提出如下問題:
如何通過成本費用利潤率指標看每付出一元成本費用可獲得多少利潤???
比如成本總額1652.31萬,利潤總額880.16萬,成本費用利潤率53.27%,通過這個數據如何看出每付出一元成本費用可獲得多少利潤???
尊敬的會員:
您提出的問題專家解答如下:您好,
成本費用率高好,成本費用利潤率=利潤總額/成本費用總額,成本費用利潤率越高,表明:企業為獲得收益所付出的代價越小,企業成本費用控制得越好,企業的獲利能力越強.成本費用利潤率是企業一定期間的利潤總額與成本、費用總額的比率.成本費用利潤率指標表明每付出一元成本費用可獲得多少利潤,體現了經營耗費所帶來的經營成果.該項指標越高,利潤就越大,反映企業的經濟效益越好.然后根據企業具體情況具體分析調整政策以用來改進成本費用利潤。
企業利潤的增加(或降低)是否意味著企業經濟效益的提高(或降低),必須具體分析:
(1)、在生產成本(即生產過程中的資源消耗)不變的情況下,利潤的增加(降低)意味著企業經濟效益的提高,且二者的增幅幅度(下降幅度)是一致的。
(2)、若利潤總量不變,生產成本增加(降低)則意味著經濟效益降低(或提高)降幅幅度(提高)一致。
(3)、若成本與利潤同幅增加(降低),則經濟效益不變。
(4)、成本增加幅度(或降低幅度)超過利潤的增加幅度,則經濟效益下降(提高)。
由此可見,企業利潤的增加(降低),不能簡單地等同于企業經濟效益的提高(降低)。
剩余價值這個范疇明顯地反映了資本同勞動的對立,因為它是可變資本的增殖額并被資本家無償占有的;而利潤這個范疇,似乎意味著資本自身就能夠創造出一個新價值來。這種顛倒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必然產物。
首先,因為資本家生產商品所耗費的不變資本+可變資本(c+v)轉化為成本價格,從而掩蓋了不變資本(c)同可變資本(v)之間的本質區別;其次,因為勞動力價格轉化為工資,表現為勞動的報酬,所以剩余價值就轉化為利潤,實質上同勞動者的勞動要素無關,而只是預付總資本的產物。
最后,剩余價值轉化為利潤,以剩余價值率轉化為利潤率為前提,即借助于利潤率,才把已轉化為成本超過額的利潤,進一步轉化為預付成本在一定周轉期間內超過它自身價格的余額。
在現實生活中,產業廠商通常也是從既定的利潤率水平出發,然后以利潤率乘預付成本得出預期的利潤量,而它并非主觀幻覺之物,而是客觀上完全有可能實現的東西。
科學的論證和實踐表明:這個利潤量其實是由可變成本所帶來的增額。總之,剩余價值是內在的本質或實體,而利潤則是外在的現象或形式。
利潤結構基本合理有以下幾層含義
(1)企業的利潤結構應該與企業的資產結構相匹配。
(2)費用變化是合理的、費用在年度之間沒有出現不合理的下降。
(3)利潤總額各部分的構成合理。
企業的利潤總額是由營業利潤、投資收益和營業外收支差額三個主要部分構成。